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Ben shu bao gua liang bu fen : gu dian wen xue yu yuan zhu min wen xue ; xin wen xue, ru xue yu ben tu hua yun dong. |
搜尋書籍內容
第 1 到 3 筆結果,共 34 筆
第 頁
陳昭瑛 論臺灣的本土化運 105 繼「臺灣民主國」之後,再度成為抗日的大轟。刊物方面,一九二 0 年創刊的「臺灣青年」,一九三年出刊的《臺灣》雜誌(前身即《臺灣青年》) ,一九二三年創刊的《臺灣 o 從唐景崧、丘逢甲於一八九五年割臺時成立的「臺灣民主國」 ...
陳昭瑛 論臺灣的本土化運 105 繼「臺灣民主國」之後,再度成為抗日的大轟。刊物方面,一九二 0 年創刊的「臺灣青年」,一九三年出刊的《臺灣》雜誌(前身即《臺灣青年》) ,一九二三年創刊的《臺灣 o 從唐景崧、丘逢甲於一八九五年割臺時成立的「臺灣民主國」 ...
第 頁
上述對左派臺灣青年之傾向「臺灣/中國」分離的思考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說明。 o 一個武裝抗日多從漢民族的立場出發@。根據日本學者若林正丈的看法:「在一九二七年以前,臺灣抗日知識分子的民族思想當中的『中國/臺灣』的觀念重疊。」此後就有了分離的跡象。
上述對左派臺灣青年之傾向「臺灣/中國」分離的思考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說明。 o 一個武裝抗日多從漢民族的立場出發@。根據日本學者若林正丈的看法:「在一九二七年以前,臺灣抗日知識分子的民族思想當中的『中國/臺灣』的觀念重疊。」此後就有了分離的跡象。
第 8 頁
此處之「命運共同體」乃著眼於割臺事件使臺灣人凝聚了抗日的民族意識。但亦有學者從其他角度探討日據時代臺灣人的「全島意識」之形成,這些學者認為日本人的現代化建設,使全島的交通、市場、資訊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網路,促成了「臺灣一體化」的現象, ...
此處之「命運共同體」乃著眼於割臺事件使臺灣人凝聚了抗日的民族意識。但亦有學者從其他角度探討日據時代臺灣人的「全島意識」之形成,這些學者認為日本人的現代化建設,使全島的交通、市場、資訊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網路,促成了「臺灣一體化」的現象, ...
讀者評論 - 撰寫評論
我們找不到任何評論。